法定继承中顺位的继承人有哪些

法定继承中,第一顺位继承人有配偶、子女、父母。配偶须是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合法配偶,子女涵盖婚生、非婚生、养子女及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含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无第一顺位继承人时,由第二顺位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继承。还举例说明了当事人去世后不同顺位继承人的继承情况。
一、法定继承中顺位的继承人有哪些
法定继承中,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配偶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合法配偶。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
在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情况下,由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第二顺位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弟姐妹包括同父母的兄弟姐妹、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养兄弟姐妹、有扶养关系的继兄弟姐妹。
例如,当事人去世后,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继承其遗产;若当事人的配偶、子女、父母均已先于其去世,那么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可作为第二顺位继承人参与继承。
二、法定继承中需要提交哪些证据
在法定继承中,通常需提交以下证据:
亲属关系证明:如户口簿、结婚证、出生证明等,用以证明继承人与被继承人之间的亲属关系。
被继承人死亡证明:如医学死亡证明、户籍注销证明等,确定被继承人已离世。
遗嘱等相关文件(若有):如被继承人留下的遗嘱,明确遗产的分配方式等。
继承人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护照等,证明继承人的身份。
财产证明:如房屋产权证、银行存款证明、股票账户等,以明确被继承人的遗产范围。这些证据有助于在法定继承过程中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保障继承的合法进行。
三、法定继承中放弃继承有啥条件
在法定继承中,放弃继承需满足以下条件:首先,放弃继承应在继承开始后、遗产分割前作出。继承开始的时间一般为被继承人死亡之时。其次,放弃继承必须以书面形式明确表示,口头形式一般不予认可。书面声明应注明放弃继承的意思、放弃的遗产范围等内容。再者,放弃继承是一种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无需征得其他继承人的同意。一旦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就产生法律效力,放弃人不再享有继承被继承人遗产的权利。但放弃继承如果损害了他人利益,可能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在法定继承中,了解顺位继承人至关重要。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位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当存在第一顺位继承人时,第二顺位继承人不参与继承。但在实际情况中,可能会出现各种复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