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非工伤赔偿标准

员工非工伤赔偿标准?员工非工伤赔偿涉及医疗期和救济金。医疗期按员工工作和本单位年限定,3到24个月不等,期间企业支付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80%的费用。劳动能力鉴定后按等级处理,非工伤死亡企业需支付相关补助,标准各地不同。
一、员工非工伤赔偿标准
员工非工伤赔偿主要涉及医疗期和救济金两方面。
医疗期方面,企业应给予一定期限供员工治病休息。其长度依据员工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确定,为3个月到24个月不等。比如,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且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医疗期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在医疗期内,企业应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通常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具体比例由各地规定。
员工非工伤致残或经医生、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应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鉴定。被鉴定为一至四级的,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被鉴定为五至十级的,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此外,若员工非工伤死亡,企业还需支付丧葬补助费、一次性救济金、供养直系亲属生活困难补助等,具体标准由各地规定。
员工非工伤赔偿标准
二、遇到工伤该怎么处理
遇到工伤可按以下步骤处理:
首先,及时救治。确保伤者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助,避免伤情恶化。用人单位应采取措施使工伤职工得到及时救治。
其次,报告与调查。用人单位需在规定期限内向当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报告工伤情况。同时,要对工伤事故展开调查,保留相关证据,如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等。
然后,申请工伤认定。用人单位应在规定时间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若其未申请,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可在规定期限内自行申请。申请时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材料、医疗机构诊断证明等。
接着,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工伤职工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
最后,享受工伤待遇。经认定为工伤且完成劳动能力鉴定后,工伤职工可根据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如医疗费用报销、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等。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待遇协商不成,可通过劳动仲裁、诉讼等途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