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去世获136万赔偿父女闹翻!法院:这钱不是你想怎么分就怎么分
母亲因车祸意外离世,留下136万死亡赔偿金本是支撑家庭的“救命钱”,可一家人却因此闹得鸡飞狗跳——父亲拿69万给大儿子买房,转头又指控女儿“偷转”15万;女儿却辩解“是夫妻做生意转走的”,父女俩当着镜头互相指责,最后父亲借口充电匆匆离场。
这场闹剧不仅让人心寒,更暴露了一个关键问题:家人因意外去世了,这笔赔偿款到底该怎么分?
让我们来看看母亲的这136万元赔偿金他们是怎么分配的:父亲用69万元为大儿子购房后,将剩余的67万放在了女儿账户上,父亲声称账户有多笔资金转出,其中三笔各5万元转入女儿名下,父女因此对簿公堂。女儿辩称款项仅是父亲借其账户周转外债,并非个人占有。
最终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女儿对45万元的处置属于多方流转,并非独占。这场家庭纷争以法律定论暂告一段落,但背后涉及的死亡赔偿款分配问题却没有解决。
赔偿金该如何分配?
1、死亡赔偿金≠遗产
很多人跟父亲一样,觉得“老婆的赔偿款就是我的,想给谁就给谁”,但这其实犯了一个致命错误——死亡赔偿金根本不是遗产!
从法律上讲,赔偿金:是给配偶、子女、父母这些近亲属的补偿,所以这笔钱属于所有人共有,不是某一个人的私有财产。
2、法律上赔偿金的分配顺序:
第一顺位权利人:配偶、父母、子女
这三类亲属是法定的优先分配者,哪怕是继父母、继子女,只要形成实际抚养关系,也能享有资格。
特殊情况的补充权利人
如果没有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第二顺位亲属才能参与分配。但要注意:孙辈、外孙辈通常不直接参与。
所以没有特殊情况下的分配顺序是父亲和三个孩子各分得34万元,而父亲直接拿69万给儿子买房,要是二儿子和女儿不同意,这行为其实已经侵犯了其他子女的合法权益。
3、赔偿款不是均等分配
刚才安佑给大家分析了正确的分配顺序及金额,但是这都是在没有特殊情况下的理性分配,可能有人会问:“既然是大家共有,那是不是直接平均分就行?”其实还真不是,法院分这笔钱时,会考虑很多实际情况,不是简单一刀切。
首先,得先扣掉专项费用:比如办葬礼花的丧葬费,这些钱要先给到实际花钱的人。
其次,要看谁贡献更多:以此案件为例,父亲和两个儿子并没有工作,家庭的开支一直是女儿在支撑,这种情况下女儿的分配比例就会更大。
最后,生活困难的人会被特殊照顾:如果家里有老人、残疾人,或者未成年的孩子,分赔偿款时会优先考虑他们,让他们能维持基本生活。
4、账户帮人“过个账”,怎么证明自己没拿钱?
本案里最纠结的点,就是女儿说“钱是爸爸借我账户周转,我没拿”。现实中也常有这种情况:亲戚朋友借自己的银行卡转账,结果出了纠纷,自己反而被怀疑“吞钱”。那遇到这种事,该怎么证明自己清白呢?
法院判女儿“没独占”,关键是女儿能拿出证据——比如转账记录证明钱从自己账户转出去了,或者有聊天记录、录音,能证明爸爸当时是借账户周转外债。要是女儿拿不出这些证据,就算她真没拿钱,也可能要承担责任。
所以提醒大家: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千万别随便把自己的银行卡借出去用。如果实在抹不开面子,一定要保留好证据——比如让对方写个借条,或者转账时备注清楚“代周转”,聊天记录、通话录音也别删,万一以后出了纠纷,这些都是保护自己的关键。
136万本是给这个家的“抚慰金”,最后却让父女反目,想想都让人难受。其实法律不是要拆散家人,而是想帮大家公平解决问题。希望每个家庭遇到这种事时,都能多一份理性,少一份猜忌,别让钱冲淡了亲情,毕竟亲人之间的感情,比任何钱都珍贵。
当前位置: